工伤不构成伤残标准是否能获得赔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根据中国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和疾病。工伤认定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工作时间:受伤或患病必须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时间。
2. 工作地点:受伤或患病必须发生在工作地点。工作地点是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地点。
3. 工作原因:受伤或患病必须是因为工作原因。工作原因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合法行为。
如果一个职工发生工伤,但未达到伤残标准,那么他仍然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待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费用:工伤职工在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药品目录、住院服务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 停工留薪期工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3. 生活护理费:工伤职工需要生活护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三个等级支付生活护理费。
4. 伤残补助金:工伤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达到伤残等级的,按照伤残等级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5. 伤残津贴:工伤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达到伤残等级,且已办理退休手续的,按照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津贴。
6.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按照一定标准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综上所述,工伤不构成伤残标准的职工仍然可以获得赔偿,具体赔偿项目及标准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建议在发生工伤后及时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以便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