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认证菌株来源
选择菌株时,可留意菌株是否有政府/大机构,如有美国FDA/欧洲EFSA认证,证明菌株安全有效。
2、选择有多项研究证明效用的益生菌株
益生菌有份不同的属,如乳桿菌(Lactobacillus)或双歧桿菌(Bifidobacterium)等。而在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用特定菌株进行,但益生菌有数以万计的不同菌株,可想而知不可能所有菌株都会有足够的科研研究来证明效用。
3、菌种不是越多越好
有研究把15种菌种的混合益生菌和其中4种混合菌种作比对,发现15种混合菌种的表现反而比4种来得差。因为太多不同的益生菌同时走进肠道,它们会互相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但亦有一些组合,如双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和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会互惠共生,互补不足。简单来说:「人多手脚乱」,普遍2至4种组合即可。
4、益菌数目不是越多越好
身体一次接收不了太多益生菌,多余的只好排出体外;有时甚至会造成腹泻,得不偿失。至于多少最好,就要看菌种及所需效果:10至500亿已够日常保健。除了足够的数目,适合的肠道环境亦十分重要。
5、存活率高
传统益生菌需要特定储存环境才可存活;益生菌亦要通过唾液、胃酸、胆汁的考验,才能到达肠道,发挥作用;还要有一定的依附性,方能落户生长。存活率高的益生菌产品当然是较佳的选择。
6、选择无添加的补充剂
有些益生菌补充剂会添加不少与其效用无关的化合物,如香味剂、色素、调节剂等。虽然可以食用的基本上都安全;但不必要的添加物多吃无益。有些添加物更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有过敏前科者要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