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生虫
当毛驴患体外寄生虫时,会因不适(痒)而出现咬毛的行为,一般多为自咬毛。毛驴出现此类行为后,养驴户一定要考虑毛驴是否患有体外寄生虫,确诊后应及时进行驱虫治疗。
对策
①制定科学合理的驱虫计划,驴群每年至少驱虫2~3次,可采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阿苯达唑内服联合驱虫;
②驴患体外寄生虫时,可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驱虫,同时还可用敌百虫、双甲脒等驱虫药喷体加强驱虫效果;
③做好驴舍内外的卫生、消毒工作,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应将毛驴赶至运动场晒太阳,并采用刷子对毛驴进行刷体,这样有助于体外寄生虫的预防和治疗。
当毛驴饲料搭配不合理,例如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缺乏,硫、锌缺乏,氨基酸缺乏等,则会引起毛驴互相咬毛或自咬毛的行为,久而久之则会形成“食毛癖”。毛驴长时间食毛容易在胃肠内形成毛球,不仅影响消化,还可能造成胃肠梗阻(结症)。
对策
①合理对毛驴饲料进行搭配,特别注意预混料的添加,毛驴饲料搭配方案:谷草25%、大豆秸秆20%、青贮玉米秸秆15%、精饲料40%(玉米60%、豆粕22%、麦麸12%、预混料4%、碳酸氢钙1.2%、食盐0.8%),大家可根据当地饲料资源对以上搭配方案进行合理调整;
②驴舍内悬挂营养盐砖供毛驴舔食,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维生素、常量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
③当毛驴出现“食毛癖”后,除了上述应对方法外,还应人为制止其食毛行为。
3、饲养管理不当
实际养驴过程中饲养密度过大,毛驴活动空间不足,或驴舍狭小通风不良且卫生差,均容易造成毛驴互相咬毛的行为。
对策:适当调整毛驴的饲养密度,并做好圈舍卫生、通风工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预留运动场,白天将毛驴赶至运动场。
4、驴群分布不合理
驴群大小、强弱分布不合理,体质较强的毛驴欺负体质较弱的毛驴,同样会造成毛驴互相咬毛的行为。
对策:根据毛驴的性别、大小、强弱及用途等合理分群,以便对母驴、幼驴及弱驴形成保护。
5、缺水
毛驴长时间缺水比缺料的危害更严重,不仅可诱发多种驴病,还可引起毛驴互相咬毛或自咬毛的行为。
对策: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冬季尽可能饮温水。
6、应激
毛驴经过运输、惊吓或冷热应激时,则可能出现互相咬毛或自咬毛的行为,长时间处于应激当中还可形成“食毛癖”。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