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卢强院士简历
时间:2025-04-14 20:01:01
答案

卢强院士简历

1936年5月19日,卢强出生,安徽无为人,[10]曾就读于杏花泉小学

1954年,卢强从芜湖市第一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填的志愿是水利系,但被分配到电机系,之后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59年)、硕士学位(1964年)。

1964年至1984年,任清华大学助教、讲师。

1984年至1985年,为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1985年至1986年,为美国卡罗拉大学访问教授。

1987年至1988年,任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

1988年后,任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第八届、九届副主席,其间曾任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电气系客座教授。[10]

199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至1995年,担任日本KIT客座教授,讲授研究生课程并开展科研工作

2003年,当选为IEEE Fellow。

2006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1年,当选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

2012年4月,卢强与山东鲁电电气集团合作,将自己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落户济南,这是中国首个节电领域的院士工作站[2]。10月16日,芜湖大学科技园卢强院士工作站揭牌。

科研成就

20世纪80年代,卢强开拓了电力系统最优控制领域,推动了学科发展。将变分法及其他有关数学分支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动态学、计算机软件及仿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新学科体系。将电力系统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推广至多机系统,发展了多机系统分散最优控制理论,著有《输电系统最优控制》(科学出版社),按此理论研制的线性最优励磁控制装置自1987年开始投入中国各大电网使用,对改善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将微分几何理论与电力系统动态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集成,创立了电力系统非线性分散最优控制的微分几何方法体系,发表专著《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科学出版社)。又进一步研究解决了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问题。

2001年4月美国克鲁渥(Kluwer)学术出版社出版了他著的《非线性控制理论与电力系统动态》(英文)一书。这是目前世界第一部系统地论述电力系统非线性和非线性鲁棒控制问题的学术专著。与此同时他主持的微机非线性励磁控制器和调速器的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

卢强创建了电力系统混成控制理论,并用于东北互联系统、上海电力系统和深圳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提出并组织了世界上第一座无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研发。

推荐
Copyright © 2025 同意百科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