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守岁的来历和传说
时间:2025-04-14 06:05:58
答案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是中国民间除夕的习俗,指除夕夜守岁,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守岁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守岁”习俗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每到除夕之夜都要出来伤害人,因此人们届时要燃放爆竹、点守岁灯来驱赶“年”,把“年”赶跑之后,人们开始吃年夜饭,年夜饭都要吃水饺,为了辟邪驱灾,不吃到半夜,不能睡觉。这就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是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以上是关于守岁的一些基本来历和传说,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

推荐
Copyright © 2025 同意百科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