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千字文》的人主要是南朝大臣、史学家周兴嗣。梁武帝为了教王族子弟学习书法,命令文学侍从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选出1000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从此,《千字文》大为流行,被视为识字教育的捷径,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
此外,虽然王羲之并未直接书写《千字文》,但后人非常喜欢他的字,因此有将其字集字成《千字文》的做法,形成了《集字行书千字文》和《集字草书千字文》等作品。同时,智永和尚作为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的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至今仍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也书写过行书《千字文》。
总的来说,书写《千字文》的人不仅包括其原始编纂者周兴嗣,还包括后世的书法家们,他们通过各自的方式对《千字文》进行了传承和创新。